欢迎光临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 索引号:cupl-01-2019-044
  • 发布单位:学校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9-10-16
  • 点击数:
  • 所属分类: 学校信息
  • 关键字:
    教职工代表大会相关制度、工作报告
2019年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学校工作,其中财务部分由徐扬副校长单独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

我的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过去一年学校工作的简要回顾;二是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三是2019年学校主要的工作安排。

一、过去一年学校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一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和勉励语精神、学校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教师队伍建设年为抓手,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迎难而上、开拓进取,聚焦“双一流”建设,聚力综合改革,实现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立足目标责任,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

按照第八次党代会所确定的“三步走”战略规划,集中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以法学一流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优势学科带动其他学科均衡发展。研究制定《法学一流学科建设指导与评估体系(试行)》和《法学以外一级学科建设指导与评估体系(试行)》,明确学科、学院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制定《中国政法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高“双一流”建设资金使用效益;聚焦“法+”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打造中国特色法学学科体系,制定《交叉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实施办法》和《新兴学科培育与建设计划实施办法》,遴选产生3个校级交叉学科建设项目和7个校级新兴学科建设项目;学位授权审核工作获得新突破,新增法律职业伦理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结构和体系进一步完善。积极参与世界大学排名,先后与世界知名大学排名机构QS、泰晤士联合举办高峰论坛,不断扩大法学学科国际影响力。

(二)凝聚新共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先后召开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会议和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以本为本、强研促优”的基本共识,制定并实施《建设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建设高水平研究生教育行动方案》,为创新教育体制机制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出行动指南。深入推进专业特色化建设,新设法语、西班牙语、信息与计算科学3个本科专业;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着力打造15门“特色示范课堂”和5门“名师示范课堂”,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升级法大通识教育2.0版本,以特色学科为试点,建设首批法学专业10个种子课堂;规范教材建设及选用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中国特色法学教材•法学方法与能力素养”系列教材建设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研究指导丛书编写工作。本科生通识主干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当代中国》和研究生公共学位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均实现上线慕课平台,被校内外媒体广泛报道,得到选课学生的普遍好评,正在逐渐成为辐射面广、影响力强、具备法大特色的思政“金牌课程”。

本硕博生源质量持续提升,研究生法学专业复试分数线持续位居全国高校之首,推免生接收人数再创历年最高;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录取48人,1名赴世界银行实习的学生被正式录用;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年度就业率98.18%再创新高;在第八届高等教育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审结果中,《“四型人才”导向的“四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学训一体”法律职业伦理教学模式的开创实践与创新推广》获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学校6项成果获一等奖、6项成果获二等奖。

(三)深化新机制,全面夯实科研综合实力

学校以科研评价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大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充分调动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2018年软科法学学科排名中,我校科研多项指标表现优异,各类科研项目得分和学术论文得分均位列全国第一:科研项目立项和经费再创新高,共获得科研项目561项,争取项目经费11321.3万元(其中横向科研项目首次突破7000万元,年同比增长为53%),纵向科研项目共获得99项立项。科研成果方面,8项优秀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0项咨询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为17项立法草案或修正案提出建议咨询报告,申报并认领19项国家高端智库年度重点课题;发布《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发展报告(2017)》;人权研究院入选智库培育单位以来,共向智库理事会秘书处提交28篇要报,通过《人民日报内参》等渠道报送要报共36篇;“法治与全球治理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2018年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基地荣获2018年度北京市“优秀研究基地”称号。

根据2019年第一季度的最新科研统计,教育部一般项目新立项15项,法学9项,法学立项居全国第一;横向科研项目到账1441.51万,超过了近两年的历史均值,发展势头整体向好。

(四)面向新时代,全面强化思政工作质效

学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成立“1502”新时代青年知行社,将习近平总书记对民商经济法学院1502班的殷切期望永久传承下去,通过发挥1502班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高校青年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阵地。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学习就业等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全新打造“尚学法大”学生学习发展工作体系,内容涵盖“以主题讲座为形式的尚学讲堂、体现个性化指导的尚学一对一咨询、针对重点学科进行辅导的尚学答疑坊、对优秀学生进行长期系统性培养的尚学领军计划、能够使学生与教授面对面深度交流的教授午餐会、尚学友思学习圈”7大项目,形成时间上的全覆盖与辅导对象的全覆盖,旨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全天侯的学业指导和服务;举办首届“法大人马拉松”长跑等体育赛事,丰富大众趣味体育活动;拓展高端美育资源,构建美育工作体系,与中央芭蕾舞团签订国内首个“美育工作合作协议”,开启学校与国家级艺术院团在美育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合作。今年4月,学校与兰考县合作共建“焦裕禄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并落户法大,打造全校师生学习、研究和传播焦裕禄精神的平台。

(五)开创新模式,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

过去的一年是“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年”,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健全高层次人才发展新体系:启动实施“钱端升杰出学者支持计划”,设置“钱端升特聘讲座教授”“钱端升讲座教授”“钱端升学者”“钱端升青年学者”四类岗位,同时引进各类人才16人,其中二类人才4人、三类人才9人、弹性引进3人;修订《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办法》和《教师岗位考核办法》,严格做好岗位晋升中的同行专家代表作评价工作,构建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学术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制定实施《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国政法大学师德“一票否决”实施细则》《课堂教学规范》,在岗位聘任、考核、晋升、评优、外推专家等工作中严格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全面启动“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学习实践活动;强化教师职业伦理、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全方位服务引领教师成长进步。在高层次人才项目方面,赵旭东教授、王人博教授入选2018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应松年教授、徐杰教授入选2019年第二批“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田力男教授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奖”,霍政欣教授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奖”。

(六)瞄准新战略,全面拓宽国际交流合作

学校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积极拓展全球视野,密切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实质性合作,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新签署国际及涉港澳台合作协议63份,新增合作伙伴26所,合作国家和地区增至53个,合作单位赠至261个;累计接待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119个代表团;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37个,获全国首批国家公派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培养项目资助;各类赴境外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数增至311个,较去年增长了15.21%。获国家外国专家局下拨经费792万元,国家级外国文教专家项目2个,高校重点外国文教专家项目27个;制定《中国政法大学推进国际师资引进工作方案》,聘请长短期国际师资170人,其中长期国际师资20人;新增成为挪威卑尔根大学孔子学院中方合作院校和“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首次获评国家“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

(七)探索新机制,全面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学校深化“放管服”改革,实行目标责任制,不断提高行政工作质效:把加强作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先后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委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实施方案》;继续推进依法治校,制定《合同管理办法》等制度,构建系统规范治理体系;完善“智慧法大”建设,继续扩大网上办事大厅服务内容,现已完成涵盖多部门近60多项的网上审批服务;启动“一张表”改革建设,解决老师反复填表的困境;持续推进包括OA、电子会议系统、自助打印系统、统一通讯平台等业务系统的建设和推广,继续深化中国政法大学微信企业号建设。推进全面实现以内控制度为核心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推进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工作,做好财务保障工作;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审计整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制定《招标采购管理暂行办法》,严格程序完成招标采购任务。

(八)寻找新突破,全面拓展学校办学资源

学校持续推进与国家机关、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国内合作工作,丰富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对口支援,2018年录取甘肃政法学院定向培养博士研究生6名,2018年选派民商经济法学院2名教师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开展教学工作。强化学校董事会、教育基金会建设,2018年基金会的捐赠收入达到3115万余元,较往年有明显上升,用于学校发展的公益支出1620万余元。2019年4月,学校获批2017-2018年度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专项资金2746万元,约为上一年同期的7倍。同时,继续加强校友工作,积极开展走访校友等活动,凝聚校友合力为学校发展献策献力,去年教代会至今,共获得校友捐赠571万余元。

(九)拓展新思路,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坚持以师生为本,切实保障改善民生,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学院路校区学生食堂施工图设计,加快昌平校区学生宿舍和风雨操场的前期工作,推进昌平校区学生公寓节能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学院路校区6号楼加固改造工程,教学图书综合楼项目进入收尾验收阶段,目前正在推进装修工作;推进筒子楼相关住户住房条件改善工作和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完成共享办公用房(智享空间)建设;启动新一轮后勤系统改革,实施学生公寓、教学环境、校园绿化、家属院周转房等23个修缮改造项目,在两校区开设24小时自助办事大厅,开设咖啡厅、改造浴室,优化教工自助餐厅服务启动昌平校区学生公寓直饮水设备加装工作,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感。着力维护学校安全稳定,预防化解各类涉校矛盾纠纷,推动解决校园及周边突出安全隐患,扎实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二、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这一年,学校的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这些成绩离不开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全校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努力工作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在建设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的道路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法学学科资源分散和责任主体不清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法学以外学科的发展路径需要进一步明晰;两个教育行动方案的执行进度有待加快、力度有待加强;教师队伍的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部分学科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断层;基础性、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偏少,学术精品力作不多,人均发文量偏少,教师科研核心竞争力提升依然缓慢等等。

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扭住问题改,把真正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目标;要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这个目标,沿着学校第八次党代会制定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为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的办学目标奋勇前进。

三、2019年学校主要的工作安排

关于学校2019年的工作安排,在今年的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和年初的党政工作部署会上已经做了详细的部署,今天借这个机会,我再强调几点。

一是要在学科建设方面下功夫。今年是全面实施目标责任制的启动之年、关键之年,学科建设任务繁重。各责任部门要全面对标对表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积极行动起来,将“双一流”建设的成果实效与考核测评挂钩,充分调动各学科自身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确保目标清晰、任务明确、权责分明、奖惩有度,全力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学学科体系建设,推动学科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为迎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是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持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注重质量是高校从成熟走向卓越的基本表征,提升育人质量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要义。要结合教育部关于高等教育的新部署,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统筹推进落实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行动方案,积极响应“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新文科建设,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全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是要在科研方面下功夫。从最新的科研统计数据来看,学校第一季度科研成果总量同比有所增长,但成果集中在10%的教师身上,人均科研成果数量质量依旧偏低。要不断完善科研代表作评价机制,在释放现有科研政策激励作用的同时,借力目标责任制的实施,发挥科研考核对教师科研工作的督促作用,增加教授以外其他岗位教师的科研产出,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科研生力军的积极性,切实展现出与学校教师规模相匹配的科研水平。

四是要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下功夫。要以召开全校人才队伍建设会议为契机,系统总结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和问题,制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方案。进一步深化人事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构建教师评价综合制度体系、引育体系和各类队伍协调发展机制,建立一支与世界一流法科强校建设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

五是要在民生问题方面下功夫。2019年开年以来,学校就青年教职工关注的住房问题和子女入学问题,主动与海淀区、昌平区进行沟通协调,成效显著。目前,正积极争取两区配租公租房的政策性支持,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当中;教职工子女就读昌平三街小学、昌平一中事宜有了实质性进展,与海淀区达成联合实施“高参小”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同时,学校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积极与雄安新区、海南大学接洽会谈,争取在雄安新区法治建设和海南自贸区建设中寻求更多发展机遇,为师生创造更广阔的平台和空间。

各位代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等教育也正处于深刻的根本性变革之中,我们要有超前识变、积极应变、主动求变的意识。要强化使命感,办好中国政法大学、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法学理论和思想,尽一切所能,提高法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为国家法治理论和思想的创新提供引领力量。要强化责任感,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恒心和韧劲,投入到工作中、倾心到学生中,主动作为,苦练本领,提高育人水平。引导法大学生立志成才报国,勇担国家复兴大任。要强化奋进感,在4月30日召开的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掷地有声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同样地,我们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法科强校的建设目标,也是一代代法大人的长征,也需要一代代法大人的主动担当和接续努力才能实现。因此,我们今天的法大人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要强化幸福感,此时此刻,我想起海子的一句诗: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哈佛大学视频公开课《幸福》中也讲到,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在快乐中去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幸福。我认为幸福感有两点很重要:修身立世与修业济世。只有坚持修身立世与修业济世,我们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而在大学做一名老师,授业解惑,恰恰是修身立世与修业济世的最好场所。

各位老师,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新时代要续写新辉煌,为法大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共同努力,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