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 索引号:cupl-12-2014-0103
  • 发布单位:学校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14-10-18
  • 点击数:
  • 所属分类: 其他
  • 关键字:
    巡视组反馈意见,落实反馈意见整改情况
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关于落实教育部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的报告

教育部巡视工作领导小组:

2013年4月9日至28日,教育部巡视组对学校开展了为期3周的巡视工作。6月18日,巡视组向学校提出了巡视反馈意见,在充分肯定学校近年来各项事业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指出了学校在领导班子建设、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学风建设、办学条件、内部管理、科研经费管理、改善民生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建议。近一年来,学校领导班子和各单位严格按照整改要求,加紧落实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学校落实反馈意见和开展整改工作的总体情况

(一)统一部署整改落实工作

学校高度重视巡视组的反馈意见,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多次召开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对意见内容进行反复研究,立足学校实际,把对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了统一部署和整体推进。

(二)找准查实存在的问题

学校成立了11个调研小组,每个小组由校领导牵头,共召开座谈会34场,“面对面”听取了近700人的意见建议。校领导分赴重点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并与学校的老领导、知名教授等进行交流,努力把问题查摆准、分析透。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表600余份,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学校共征求到意见建议900多条,经汇总分类形成了具体问题195个。

(三)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学校结合巡视组反馈意见和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查找出的问题,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专项整治方案和建章立制计划,其中整改方案中的12个重点整改项目共涉及44个具体措施,专项整治方案中的6个项目共涉及25个举措,建章立制计划提出了近100个需要修订或新增的规章制度。

(四)全员参与积极推进整改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整改落实机制,针对每个整改项目组成专项工作小组,每个组有校领导牵头,有相关职能部门具体负责,有意见征求与推进整改工作小组成员监督。学校办公室、纪委办公室负责对各单位整改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受理师生的投诉。各职能部门针对整改项目,能够马上改的,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对于需要一段时间改的,提出了具体整改思路和时间表。

二、具体整改举措和目前落实情况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1.强化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沟通协调

(1)建立定期沟通交流机制。在坚持落实好书记、校长每周互通情况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班子成员之间特别是副职领导之间的沟通协调;探索实施校领导专项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对涉及多个分管校领导的工作,由主责校领导牵头,有关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协商解决。

(2)认真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充分利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一契机,在短时间内开展集中谈话活动。近一年来,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共计谈话近200次。

(3)召开高质量的校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根据教育部巡视组、督导组提出的意见和师生反映的问题,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在“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化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思想沟通,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全局意识和工作合力。领导班子认为此次民主生活会从内容、效果来看是历年来最好的一次。

2.深入推进密切联系群众工作

(1)健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机制。制定《中国政法大学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对加强调查研究、转变工作作风等7个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并在2013年年底对执行情况进行了自查。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过程中,进一步注重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联系师生的工作机制。每位校领导根据工作分工,与处级单位和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建立联系,参与基层党组织开展的学习教育、征求意见等各类活动百余次。

(2)畅通听取师生诉求的渠道。安排校领导接待日 10次,接待师生员工27人次。做好信访工作,共接到来信来访105件,接待来访77人次,对师生反映的问题均给予及时回应和解决。拟建立综合投诉中心,进一步拓宽师生表达诉求的渠道,前置矛盾化解机制,及时回应疑问,切实解决师生员工的困难。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校党委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先后召开6次党委常委会、4 次校长办公会研究反腐倡廉工作,内容涉及全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分工、党务公开及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制度、学校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工作。领导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做到了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领导班子其他成员严格坚持“一岗双责”,根据分工组织研究和参加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2)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全面梳理学校惩防体系建设的规章制度,着力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党员领导干部兼职管理规定》等制度。重点规范权力运行,深化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2013年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工作任务安排》。进一步扩大廉政建设合作的共建范围,与丰台区纪委、监察局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

(3)推进专项治理和正风肃纪专项整治工作。重点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各类招生、基建、采购、修缮工程、教育收费等工作的监督,促进重点工作和项目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行事。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校开展正风肃纪专项整治活动,在各单位自查基础上,对校内14个院、部、处、中心进行了抽查。按照中纪委要求, 及时发出中秋国庆节期间严禁公款送礼等通知,为纠正“四风”和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校风奠定了基础。

(4)提高案件查办力度。切实抓好拓展案源渠道这项基础工作,注重从来访信访举报、查办案件、专项治理中发现案件线索,提高了案源质量。2013年,校纪委共接到各类群众来信39件次,经认真核查,均已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分类调查处理。突出办案重点,严肃查处领导干部滥用权力违反程序插手干预干部任用、职称评定、科研经费使用、基建后勤、招标采购等领域的问题;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对群众看得见、摸得到、感受到的腐败行为做到零容忍;严肃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案件,围绕公款旅游、公款大吃大喝、私设“小金库”、收受礼金、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加大了执纪问责力度。切实执行组织纪律,做到了令行禁止,对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回避和姑息,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使组织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2013年初,校纪委对群众举报的后勤某中心私设小金库一案进行了立案调查,对严重违纪的干部进行了组织处理。健全了案件查办组织协调功能,充分发挥财务审计、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各方面的积极作用,切实增强了办案合力。积极发挥案件查办的治本功能,坚持一案一分析,一案一通报制度,推动了发案单位查找薄弱环节、堵塞漏洞、建章立制、强化管理,达到以惩促防的效果。

(二)加强学科建设

1.加强法学内部资源整合

(1)拟定“法学部筹备方案”和“法学学科资源整合方案”两种解决方案。于2014年1月15日召开法学学科资源整合方案论证会听取相关专家的意见。学校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方案,多方征求意见,确定最终方案。

(2)强化对法学学科内部结构调整和优化。2013年下半年,学校完成了对法学各二级学科的学科评估分析报告,详细分析了各二级学科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学校将在巩固传统强势学科的同时,重点扶持相对弱势学科,实现法学各二级学科的均衡发展。

2.加大法学以外学科建设力度

(1)大力扶持法学以外学科发展。政治学被列为北京市2014年重点支持学科,自主设置了法治文化、公共政策量化分析2个博士点。

(2)全力推进学术性学位授权点和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工作。在2014年完成社会工作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审核工作后,学校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将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5个。

3.积极扶持交叉学科发展

(1)完善扶持交叉学科发展的相关制度。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交叉学科培育建设管理办法》,分两批次遴选了16个校级交叉学科建设项目进行资助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犯罪心理学、法治文化、全球学等3个交叉学科成为学校自主设置的目录外二级学科。

(2)推进新兴学科发展。充分利用二级学科自主设置的优势,整合优势学科资源和师资力量,增设法商管理、危机管理、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等一批新兴学科作为目录外二级学科。

(三)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顶层设计与制度建设

(1)统一谋划教师队伍建设。正在着手研究制定学校《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上半年,将召开全校教师工作会议,系统总结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成绩与不足,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

(2)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制定《中国政法大学中青年教师培养管理办法》,修订《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考核办法》、《中国政法大学教学工作考核办法》、《中国政法大学科研工作考核办法》、《中国政法大学岗位聘任办法》,进一步完善教师分类管理。

(3)积极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理论研究。由学校主持的《完善教师分类考核评价机制,优化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发展中心之建设》项目入选教育部教师队伍建设示范项目,为学校推动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注重完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草拟了《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等制度。并在2013年新出台的《中国政法大学关于2013年度岗位聘任工作的意见》、《中国政法大学关于2013年开展教学科研岗位届终考核工作的通知》、《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实施办法》等制度中,对教师考核、聘任、项目资助等都提出了明确的师德要求。

(2)加大对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通过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教师节表彰大会、科研颁奖会、新教师岗前培训和网络培训等形式,对广大教师进行师德教育。

(3)树立和宣传师德榜样。开展校级优秀教师评选、“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大教师”评选、推荐“北京市优秀教师”和“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人选等活动。

3.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力度

(1)着力提升人才引进工作科学化水平。修订《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人才引进办法》,规范人才引进程序,提高优秀人才的标准,提升人才引进的待遇。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过程中的竞争和考核机制,严格把好入口关,确保引进人才德才兼备。在用人方式上做出调整,使弹性用人(即人事关系不进入学校)更加常态化。

(2)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2013年共引进人才16人,其中二类优秀人才2人,三类优秀人才5人,院级优秀人才2人。在弹性用人方面聘用7人,如香港终身法院大法官陈兆恺先生,被聘为法学院香港法研究所特聘教授。

4.加强学术梯队建设

(1)加大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2013年6月出台《中国政法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支持计划》,经过两轮专家评审,确定 5位教师入选 A层次培养支持体系,10位教师入选B层次培养支持体系,3年的资助总额将达350万元。认真落实“青年教师科研启动资助计划”,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2013年共资助青年教师10人。

(2)积极组织和参与高层次人才推荐工作。2013年以来,王万华教授荣获“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称号,解志勇教授、易军教授、陈景辉副教授入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雷磊等22位教师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

(四)加强科学研究工作

1.推进科研协同创新

(1)组建“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学校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成为首批获得认定的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之一,已在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事法律研究所设立“中国法律研究中心”,在瑞士洛桑大学犯罪科学学院设立“中瑞证据科学联合研究中心”。

(2)全面展开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工作。牵头组建了“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政府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主要参与高校还成立了“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知识经济与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人权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各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工作进展顺利。“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将申请2014年度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的认定。

2.促进科研精品力作的产出

(1)启动法大“智库”建设计划。出台《中国政法大学关于“智库”建设的若干意见》,完成首批法大“智库”研究团队遴选工作。 “司法改革与司法文明建设研究团队”等10支团队入选“智库”研究团队资助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研究团队”等5支团队入选“智库”研究团队培育计划。各团队将按照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的要求,聚焦国家急需,根据学科特点,确定研究主攻方向,努力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加大优势研究成果向咨政建议的转化。学校牵头组建的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已专门成立了“资政育人与管理创新研究团队”,负责该中心研究成果的转化工作,已编发《成果要报》4期,并报送有关国家机关。

3.完善科研激励机制

(1)加大科研成果奖励力度。修订《中国政法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大幅度提高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科研成果奖励共奖励科研成果799项,奖励金额104.5万元。发放横向科研项目奖励共272.59万元,纵向科研项目配套奖励389.65万元。

(2)科研成果省部级奖项和立法、法律咨询数量质量有所提高。2位教师主持的研究项目获省部级优秀项目,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正案(草案)》等4个立法建议稿,4位教师的研究成果被收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成果要报》,4位教师的科研成果被收入《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优秀成果选编》等。

4.改进科研经费管理

(1)完善经费管理制度。修订《中国政法大学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增加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规定,明确经费管理的各部门的责任及分工;将基本科研业务费作为专项科研经费纳入管理;支出范围上单列办公费、市内交通费、税费;增加院级单位对项目执行的审核责任;对经费转拨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增加科研经费使用的禁止性条款;增加监察处作为监督单位。

(2)改进经费管理模式。根据学校实际,科研经费管理实行科研处、财务处、审计处、项目负责人联动协调管理的模式。科研处负责所有科研项目的立项工作,凡以科研项目形式进入学校的科研经费,均需在科研处立项后实施。所有项目经费全部进入学校财务账号,由财务处统一收支和管理。财务处负责为每个项目建立经费使用档案,并按照国家财务管理制度,使用财务软件管理监督经费的使用。审计处、监察处负责对科研项目经费进行监督和审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经费使用的直接责任人,严格按照项目合同和相关财务制度合理使用经费,对违反合同规定的,财务处一律不予报销,项目负责人对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真实性、绩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

(3)完善服务措施,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科研处加强对教师各类科研项目申报和结项工作的辅导,强化了对项目研究进度和经费使用的日常督促工作,减少了科研经费的结余。财务处则加强对教师使用和报销科研经费的辅导,做到科研经费到账后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和科研处,同时根据两校区的实际情况,分设报销单据箱,利用财务管理软件,实现了对经费预算的自动控制,为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五)改善办学条件

1.就地拓展办学空间

(1)学院路校区方面。正在进行教学图书综合楼项目建设,建筑面积81362平方米(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同时,按照学院路校区整体改造规划方案,着手进行学生食堂(计划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及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计划建筑面积45266平方米)项目建设,目前学校已启动学生食堂项目的前期报批手续。

(2)昌平校区方面。重点对北区进行规划调整,计划对北区现有燃煤锅炉房、食堂库房、车库等占地面积大、使用效率低的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根据“92定额”测算的缺额情况合理安排项目建设。目前学校已聘请专业设计单位,正在进行规划设计。

2.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1)合理配置两校区的各种资源。学院路校区综合科研楼项目和学院路校区配套服务楼项目先后竣工并投入使用,有效改善了学院路校区办学条件。全面清理整顿学院路校区6号楼、2号楼,大力推进筒子楼腾退置换工作,对腾空房源进行改造升级,为教学科研提供更多场地。

(2)加快闲置空间合理利用。正在着手将昌平校区逸夫楼地下室改造为文体活动场地,将学院路校区新1号公寓地下原图书馆旧刊库改造成教室。

3.优化环境改善条件

(1)改善校园环境。开展学院路校区综合治理工作,修建师生休闲场所,增加绿化休闲区,铺设照明设施,增设绿地防护栏,扩建停车场、修缮校内道路等。2014年,学校将启动两校区绿化场地改造工作,开展昌平校区法治广场、喷泉池等文化景观的改造工程,加快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校园。

(2)改善师生学习生活工作条件。完成了学院路校区教室改造、综合科研楼地下电气线路改造等工程,为学院路校区增设饮水设备21台,开通了学院路校区科研楼地下一层、二层2G、3G手机信号。更换昌平校区办公楼电梯。完成了两校区无线网改造项目,扩大了信号覆盖面,提升了网速。两校区教室空调覆盖率达到100%等。

(六)完善内部管理

1.开展制度清理与建设工作

(1)起草《中国政法大学章程修正案》(草案)。在认真总结现行章程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校内职能部门、校董会、教代会、师生代表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目前已完成修订工作,待校长办公会和常委会审议后,报教育部批准。

(2)全面启动规章制度清理和建设工作。坚持边清理边建设,对现行有效的规章制度编印《中国政法大学规章制度汇编》。

(3)研究制定建章立制计划。学校广泛调研,就强化领导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内生活和领导班子民主集中制、改进校风政风教风学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遵守政治纪律制度、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等工作,提出了近100个需要修订或新增的规章制度。各部门结合本单位实际对需要修改和新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计划。

2.推进学院教授委员会建设

(1)扩大学院教授委员会试点范围。在全面总结法学院教授委员会试点成效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轮学院教授委员会试点实施工作。

(2)加强对教授委员会与其他学术管理组织职责与权限的研究。着力理顺教授委员会的运行机制,切实解决教授委员会制度在实际执行中的问题。

3.提升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

(1)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通过采取预约办理、网上办公、“一站式”服务等措施,进一步方便师生群众,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如拓展了两校区收发室职能,为各部门代办两校区间文件传递工作;推行财务报销“投递式报销”和 “远程可邮寄”方式,极大方便了师生员工。

(2)继续推行首问负责制。对于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能够解决的第一时间予以解决,需要多个部门解决的问题积极联系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3)确立主责单位负责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能,推进工作“无缝隙”对接,密切职能部门之间的沟通合作,确保每一项工作有部门负责,防止出现相互推诿现象。

(4)加大督办工作力度。出台《中国政法大学督办工作办法》,建立学校党政工作要点、各类决策性会议的决议、重大和专门事项的督办协调机制。每月对各部门重点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量化统计,形成《月度督办工作报告》8期。通过每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通报,督促各部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5)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建立完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规定,切实严格落实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国内差旅管理办法、“三公”经费使用办法等规章制度,使公费支出、公务执行、公物使用进一步规范并降低消耗。2013年学校印发公文数量同比减少27个,并全面取消了部门的纸质简报;各类工作会议同比减少23场,校内会议一律不发纸质请柬、贺卡,工作会议不摆花草,不做背板,不发文具、纪念品等;全年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因公出国(境)同比减幅41.02%;学校“三公经费”同比减幅24.76%;全校差旅费支出同比减幅19.14%等。

4.深入推进信息公开工作

(1)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编制《信息公开工作手册》,对管理机构及工作职责、信息公开流程、信息保密审核等进行明确规定,使信息公开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2)及时发布相关信息。通过校园网信息公开网站、行政办公系统、信息公开专栏等途径,及时公布学校出台的规章制度、财务预算、干部选拔任用、招生、招投标等内容,共发布信息500余条。发布《中国政法大学2012-2013学年度信息公开报告》,公布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接受全校师生的监督,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知情权、监督权。

(3)加强信息公开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多渠道、多方位宣传、扩大信息公开影响力,尤其是对出台的涉及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通过召开宣讲会、发布政策解读等措施,使每位师生员工切实了解到政策的变化,增强信息公开效果。

5.加强和提升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1)加强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完成《中国政法大学职员培训办法》的草拟工作,拟定了职员培训课程目录。

(2)强化管理岗位考核工作。对学校原有考核相关文件制度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正在着手草拟《中国政法大学管理岗位考核实施细则》,确保将分类考核落到实处。

(3)建立健全管理人员奖励激励机制。修订了《中国政法大学管理与服务优秀集体奖及优秀教育工作者奖评选办法》。

(七)推进学风建设

1.加强诚信考试教育

(1)积极营造诚信考试氛围。在学期期末下发《关于加强期末考风考纪教育的通知》,开展诚信考试班级和诚信考场建设工作,在考场楼道张贴诚信考试标语,并借助“CUPL正能量”活动推介诚信考试个人和诚信班集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2)各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学风建设主题班会、“重学风,促成长”学习经验交流会、诚信考试动员大会、签订考试承诺书、诚信考试集体宣誓等活动,倡导优良学风考风,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2.严格研究生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工作

(1)完善论文审查制度体系。修订《中国政法大学学位论文学术规范审查办法》,进一步扩大了学位论文打假的范围,并明确了导师及学院在学位论文作假中的责任。在抄袭、剽窃的认定、处理标准、救济措施等方面,努力形成一套符合学校实际、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

(2)加大对研究生论文审查力度。2013年,检查研究生论文2678篇,发现214篇论文存在不同程度的抄袭,其中162人修改论文一周后答辩,37人修改论文半年后答辩,15人被取消学位申请资格。

3.加大对学风问题处理力度

(1)进一步规范违纪学生处理程序。目前学校正在研究修订《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等制度。

(2)加大对学生违纪违规的处理力度。对学生考试作弊、无故旷课以及学习成绩不合格等情形进行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2013年对26名违纪的本科生进行了纪律处分,其中开除学籍4人。

(八)保障和改善民生

1.提高教职工待遇

2013年,学校在深入调研和大量测算的基础上,制定了增资方案。并分别召开离退休人员和教代会代表意见征求会,就拟定的增资方案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吸收群众智慧对方案进行合理化调整。2014年4月将完成在职和离退休人员增资补发工作。

2.着力解决教职工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

研究制定了《中国政法大学周转房管理办法》,科学管理昌平校区家属院周转房。2013年以来,对周转房进行了6次清查,收回42套,解决2013年新入职教职工周转房33套。积极与北京市相关部门联系,在沙河大学城争取到数十套公租房。建立教职工适龄子女入学档案,及时采集和更新信息,加大与北京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等学校的合作关系。

3.为离退休老同志办实事

着力解决离退休老同志活动场地问题,2013年10月,学院路校区离退休活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2014年昌平校区国际交流中心地下活动室将向老同志开放。建立特困离退休同志帮扶机制,提高因患重病、因病致贫、家庭生活困难的老同志的补助额度。

三、着力中长期解决的问题

(一)深化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

全面总结校院二级管理实施情况,统筹研究二级管理的意见和建议,着手制定深化二级管理工作方案。进一步理顺学校与职能部门、学院的关系,进一步健全二级学院工作运行机制和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加强学院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扩大学院自主权,明确界定校院两级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权限,明确学院的权责利。

(二)推进学科统筹协调发展与深度整合融合

积极探索法学二级学科协调发展的工作机制,着手制定学科协调发展规划和相关制度,有效整合法学学科资源,使得法学各学院、法学相关研究机构的学科建设、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有序运行。促进各学科均衡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重点学科的龙头与整合作用。鼓励和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特色学科的发展,实现学科创新。

(三)突出重点全面加强队伍建设

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加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幅度提升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从而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深化管理岗位聘任制改革,在管理岗位中全面推行教育职员制度,实现行政职务系列和职员职级系列双梯并行的聘任制度。

(四)加快昌平校区改扩建工作

适时开展昌平校区改扩建工作,积极推进北区家属院置换工作,为昌平校区办学条件整体改造、根本改观创造条件。待昌平校区家属区功能定位明确后,及时启动屋面防水、地下管网、电气设施及道路改造等一系列综合治理工作。

(五)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充分吸引社会捐赠和利用合规办教育提高办学收入。结合教育部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建立校院个人三级联动的筹融资平台,发挥二级学院的能动性,调动全校教职工积极性。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良性顺畅的增长机制,设置专项资金,用于提升教职工(含离退休同志)福利待遇。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实行国家绩效工资制度打下坚实基础。

近一年来,学校整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聚焦发展、聚力改革、聚思创新的思想观念和行动步伐有待统一;二是有的整改思路、整改方案、整改措施还不够科学合理,一些整改任务没有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三是个别单位和个人对整改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够,一些事关学校发展及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校党委有信心有决心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对党、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师生高度负责的态度,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注重把教育部巡视组反馈意见精神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切实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切实做好长期的深化改革工作,着力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推动学校法科强校建设。

中共中国政法大学委员会

2014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