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 索引号:cupl-05-2021-001
  • 发布单位: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21-01-07
  • 点击数:
  • 所属分类: 教学质量
  • 关键字: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2019-2020年度美育总结报告

一、中国政法大学美育概况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学科为特色和优势、多项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在重视各项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与研究的同时,也积极推进美育建设。我校的美育工作主要立足于通识教育,同时又向专业化方向拓展,以增加学生的审美素质为目标,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学校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陶冶情操的重要载体,推动学生提高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观、历史观,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学校持续进行美育教学创新,通过各艺术门类课程的开设、活动的举办激发学生学习研究相关人文学科的兴趣,开拓学生的眼界,使各学科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自2002年起,我校正式设立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艺术教研室定位于承担对全体本科生进行艺术教育及艺术素养培育的重要教育职能,同时也是学校对本科生开展课堂外艺术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依托。目前,艺术教研室正持续推进美育教学改革,已在相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初步建成中国政法大学艺术教育发展中心。艺术教研室的师资在过去一年有所增加,目前有教师1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3人,35岁以下的教师3人,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3人,45岁-55岁之间的教师2人,55岁以上的教师2人,有博士学位的占艺术教师总人数的50%,师资专业背景涉及绘画、设计、书法、声乐、器乐、艺术史等多个方向。教授、副教授均长期为本科生开设大量课程。此外,还有非艺术教研室的1位副教授、1位讲师和1位团委老师兼任相关教学工作。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美育工作。我校艺术教研室教师与团委负责的校艺术团长期紧密协作,发挥第二课堂的美育功能,为提升我校美育水平持续努力。校艺术团是学校第二课堂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工作平台,艺术教研室的教师长期指导校艺术团及学校其它艺术相关学生社团,为丰富校园艺术生活、激发全校学生兴趣、营造校园美育氛围做了大量工作。

二、中国政法大学美育特色

学校一贯以来坚持集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于一体的美育发展推进机制,在充分利用现有美育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向前推进,使课堂授课、艺术实践和校园文化形成深度融合。学校持续扩展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在现有艺术类通识主干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增设新的艺术选修课程,既涵盖艺术经典教育,也包括不同门类的艺术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深入领会并传承优秀传统艺术文化。

首先,学校的学生大部分从事法学及其它人文社会学科的学习,在这种学习氛围之下,学校高度重视美育通识教育,使艺术人文素养补充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在美育教学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既注重补充学生本专业之外的知识素养,同时又有意识地与学生的所学专业相联结,加强美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精准配置,使得艺术人文教育惠及全校师生。

其次,在美育的课堂教学中,学校艺术教研室不断地推进教学改革,加强了艺术类通识主干课和通识选修课的精品化课程建设。今年,学校积极投入了资源,新建成了艺术类专用教室,使音乐、书画等方面的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教学环境。艺术教研室的各位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提升了课堂教学,并多次进行教学的集体研讨,积极开展评教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梳理艺术课程的教学大纲,改进教学内容的安排,并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具体计划。同时,艺术教研室还通过聘请校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等方式,丰富学校课堂教学的层次。此外,艺术教研室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学校其它学科以及其它学校的教学经验,鼓励学生从事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活动。

第三,学校的美育建设重视多层次的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来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学校的艺术类社团在今年继续发展,充分体现了美育教育的优秀成果。学校在美育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合作,让美育的影响切实落在学生的个人体验中。

三、中国政法大学美育模式

我校美育工作的整体推动和组织依托于校通识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的办公机构设在教务处。通识教育委员会同时也是学校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协调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暨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和校艺术团等学校机构,中国政法大学的美育,已经形成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具体而言,学校美育工作,主要通过第一课堂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即由团学机构组织的课堂外教学活动藉以开展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美育已形成有区别、有重点、各司其职、有机统一的实施格局。

四、中国政法大学美育活动

在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方面,我校艺术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外请的其他校内教师和外聘的国际教师在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间,共开设的艺术类课程有19门(包含2门通识主干课和通识核心课1门),总课时数近2500课时。课程覆盖音乐、绘画、书法、影视、工艺美术和美术史论鉴赏等多个中西方艺术门类,满足了学生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实践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广受学生欢迎。我校艺术教育发展中心还多次组织师生举办了音乐类汇报演出和美术类的课业作品展,拓展了课程影响力,提升了美育效果。艺术类课程选课人数达到约7000人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100%,平均分98分以上,体现了学校和学生对我们课堂教学的认可和鼓励。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今年我校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延请了多位校外艺术名家走进课堂,开展了“艺术名家进课堂”系列活动,让学生与艺术名家近距离接触,课堂互动良好,气氛热烈。我校艺术教育发展中心还在线上举办了多场与音乐相关的“法大美育论坛”,深入探讨高校美育的相关问题。多场中西方美术相关的名家讲座也在线上举办,邀请了来自校外不同领域的专家主讲,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仍然为本校师生拓展艺术视野做出努力。

在第二课堂方面,与第一课堂相结合,我校继续以校艺术团为主要工作平台,结合其他学生艺术社团和学校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高质量且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2019年9月,我校艺术社团开展了“红毯迎新”演出、参加了央视“点赞中国”节目录制、举办了“缘聚法大”2019级新生军训慰问演出。2019年10月,我校艺术社团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广场联欢活动、并赴罗马尼亚交流。2019年11月我校举办了“被告白计划”莽原话剧团专场演出和“透镜星系”无边界人声器乐专场演出,校艺术团还举行了“管窥弦梦幻想曲”管弦乐团话剧和电影音乐会。2019年12月,我校艺术社团举办了“舞动青春”纪念一二·九运动舞蹈大赛、“我要我觉得”曲艺团专场和2020年新春晚会。2020年2月,在疫情形势严峻的环境下,校艺术团进行了线上运动活动“抗击疫情——和艺小团一起动起来”,还举办了情人节特别活动“只愿君心似我心”。2020年4月,校艺术团举行了世界舞蹈日普及活动“情之所至,舞之所舞”。2020年5月我校艺术社团举办了五四专场“骄傲的少年”活动,并参加录制央视“奋斗吧!青春”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在校庆日到来之时,我校艺术社团还演出了“情归法大”系列校庆节目。2020年7月,我校艺术社团开展了七一舞剧推荐活动“永不消逝的电波”、举行了“依依法大”毕业演出。此外,我校艺术社团还分别开展了艺术大课堂“昆曲贴旦之美”、“阿卡人生”、“传世名琴”、“相声创作的二三事”、“走进歌剧与舞剧的世界”等活动,并举行启航讲坛数场,主题分别为“带你探索艺术本质的美学”、“虚实相生的中国戏曲”和“聆听紫禁城”。

五、中国政法大学美育成果

我校鼓励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我校艺术发展中心教师在2019-2020学年发表多篇论文,并持续进行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研究。艺术发展中心于2019年9月在校举办“汀州杜若——郑诵先先生墨迹展”并召开研讨会,来自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机构的著名专家学者出席展览并参加研讨。中心教师还积极参加一系列校内外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学校美育质量。

除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汇报演出和实践课业展,艺术发展中心全体教师多次应邀担任校内外各种艺术类竞赛评委,并且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艺术实践活动。今年由于疫情,多项艺术比赛停办,但我中心教师仍然指导学生参加了能够举办的各项活动,指导的校艺术团金话筒成员获得第四届“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北京市一等奖、全国三等奖,指导的人文学院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市优秀奖等奖项。此外,艺术中心教师还指导学生参加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及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并获得多次立项。

在媒体传播影响力方面,艺术发展中心的孙鹤教授作为第四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评委及导师代表接受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采访,后又录制了《新闻直播间》的《打开艺术之门,中国美术馆:在草书行书中品读中国书法》电视节目,播出后广受好评。

六、中国政法大学美育建议

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高学校美育工作质量以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和高校学生对追求美育的新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从我校美育目标出发,我们也客观分析了目前美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首先,作为以法学为优势、多项人文社会学科协调发展的的非艺术专业院校,我校学生尽管普遍对艺术有着较大兴趣,也有和欣赏和鉴赏的愿望与动力,但由于课业繁重且本专业与艺术有着的一定距离,所以在艺术实践方面往往动力不足。我们多次强调美育实践的重要作用,但在艺术类通识教育中,仍然需要花费很大精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乃至兴趣。有鉴于此,首先,我们强调美育课程不是普通兴趣班,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具有一定专业性与深度的必要通识教育,在教学中强调耐心与责任心,使广大师生充分认识到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我们还要进一步丰富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知到艺术的美感,并产生起共情与共鸣,从而使学生自发热爱上美育课程,并进一步达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目的。

其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亟需确定一个科学、规范、可行而又符合美育自身特性的考核评价系统,为美育教师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提供支撑。而我校目前执行的是教学类教师的考核机制,与美育相关专业特点不符,不利于美育师资的培养和良性发展,不论是在职称评定,还是科研认定上,均需依据相关专业的实际特点来调整。

第三,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艺术教育师资团队通过公开招聘、内部挖潜和借助校外力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艺术专业师资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是,我校艺术专业教师团队仍面临较大缺口,不少艺术门类仍然缺乏教师。我们一方面坚持通过内部挖潜,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覆盖范围;另一方面继续邀请校外教师和外国专家来开设课程。我们还逐步制定完善招聘和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以期尽快补全缺口。

第四,我校在场地和设备上长期受到局限,在教学资源方面,仍然需要大力挖掘和开发。在内部建设上,艺术特色专用教室的建设已经部分完成并投入使用,这极大地改善了艺术教学的环境。为了辅助艺术教学,中国政法大学艺术教育发展中心等部门一直持续积极购置或申请音乐、书画等方面的设备。学校也尽量在内部整合资源,通过展开调研、协调各部门、完善教学资源申请和使用机制等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共建,使美育资源可以尽可能顺畅地向全校学生开放。

我校在地理位置和学科建制等方面对于美育工作的开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未来的工作中,艺术教育发展中心还需要进一步争取更多的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使广大师生能够将视野拓展到校外,到美术馆、书法馆、博物馆以及其它美育资源更丰富的艺术机构与高等院校中实地参加艺术教育及实践活动。学校在引进更多专业艺术人才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院校专家及专业艺术团体的合作,将高品质的美育体验带给师生。学校还将进一步支持和鼓励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和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展开协作,达成美育工作协议,改进校园整体美育环境,使我校的美育工作能够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更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