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 索引号:cupl-05-2020-002
  • 发布单位:学校办公室
  • 发布时间:2020-01-06
  • 点击数:
  • 所属分类: 教学质量
  • 关键字: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2018-2019年度美育总结报告

1、中国政法大学美育概况

作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法科强校,我校美育工作立足于与通识教育相结合,兼及专业教育。一方面,我校美育强调提高和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贯彻“立德树人”,进行“全人”教育,另一方面强调通过对各艺术门类的教学,促进学生对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中国政法大学的美育工作的目标是力求使学生逐步形成马克思主义的文艺观点和审美标准,发挥美育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根铸魂的重要功能,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人文修养,为其走向社会提供适需有益的艺术素养培育,进而帮助其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校美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一年来,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相关机构体制改革,并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教师的论证下,初步建立了中国政法大学艺术教育发展中心。机构定位于承担对全体本科生进行艺术教育及艺术素养培育的重要教育职能,同时也为学校开展全方位的美育工作提供重要保障,为第二课堂的艺术教育实践活动提供重要依托。艺术教研室目前教师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35岁以下的教师1人,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3人,45岁-55岁之间的教师2人,55岁以上的教师2人,有博士学位的占艺术教师总人数的50%,师资专业背景涉及绘画、设计、书法、声乐、器乐、艺术史等多个方向。教授、副教授一直坚持为本科生开设课程。此外,还有非艺术教研室的1位副教授、1位讲师和1位团委老师兼任相关教学工作。

在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校艺术教育发展中心教师与团委负责的校艺术团及其他部门通力协作,发挥第二课堂的美育功能,为提升我校美育水平而努力。校艺术团是学校第二课堂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工作平台。校艺术团与学校其他艺术相关学生团体一起,丰富校园艺术活动,带动全校学生,涵养校园美育氛围。

2、中国政法大学美育特色

为了落实美育目标,学校坚持集课堂教学、美育实践和校园文化三位于一体的美育发展推进机制,以求促进美育资源的优化与合理配置,打造有主干、有互补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开展多元化的美育实践教学。

具体而言,学校在美育工作中,第一是坚持推进共享发展战略,贯彻通识教育普及性,既强调以积极共享的策略整合社会资源,从源头上拓展美育资源,也强调通过学校全体师生的资源共建和共享,实现美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美育通识教育惠及每一位师生。

第二是在美育“第一课堂”的建设中,秉承交流互鉴理念,注重艺术门类相通性。目前,中国政法大学业已形成以中、西艺术文化经典为主要框架内容,并涵盖丰富多元的艺术门类,从而形成了立体化、综合化的艺术教育体系。通过多次组织跨文化、跨艺术门类的校内外教师和学者的共同研讨,教师团队力图从青年人的美育需要出发,探索音乐、美术等多个艺术门类的美感一致性,其教学内容包容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种艺术形式,强调多元文化与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交流互鉴。秉承这样的理念,通过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教育教学研究等工作的有效开展,美育“第一课堂”的教学工作质量和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第三是坚持学生主体地位,探索实践教学创新性。中国政法大学的美育教育不仅一贯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还强调不断推出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和“实地教学”。多元化的实践教学,调动了广大学生主体性,而学校艺术团体的发展,则打造了高品质的美育范例。在课程建设中,也改变了传统美育教学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模式,强调师生合作共建,让美育建设落实到学生的亲身体验上,突出其在美育中的主体地位。

3、中国政法大学美育模式

我校美育工作的整体推动和组织,依托校通识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的办公机构设在教务处。通识教育委员会同时也是学校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因此,通过协调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艺术教研室暨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和校艺术团等学校机构,中国政法大学的美育,业已形成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具体而言,学校美育工作,主要通过第一课堂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即由团学机构组织的课堂外教学活动藉以开展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美育已形成有区别、有重点、各司其职、有机统一的实施格局。

4、中国政法大学美育活动

第一课堂方面,我校艺术教育发展中心教师、外请的其他校内教师和外聘的国际教师在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间,共开设的艺术类课程有19门(包含2门通识主干课和通识核心课1门),总课时数近2500课时。课程覆盖音乐、绘画、书法、戏剧、影视和美术史论鉴赏等多个艺术门类,满足了学生对于艺术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受到学生广泛好评。围绕课程讲授,中心还先后组师生举办了音乐类的实践汇报演出和美术类的实践课业作品展,拓展了课程影响力,提升了美育效果。艺术类课程选课人数达到约6800人次,本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率100%,平均分98分以上,体现了学校和学生对我们课堂教学的认可和鼓励。

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我校艺术教育发展中心还在2019年6月12日举办了一场关于美育的学术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商业大学等国内各所高校、学术机构的教师和专家共同研讨。同时,中心还大力开展校际教学观摩活动,先后邀请了来自北方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学校的教师前来授课,汇集跨艺术学科的教师共同进行观摩和研讨。中心也引进了两位国外老师开设与现当代艺术和艺术政策相关的国际课程。总之,通过各种措施,我校的第一课堂建设,力图贯彻立德树人宗旨,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提升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

同样,在第二课堂方面,我校美育强调与第一课堂相结合,以校艺术团为主要工作平台,结合其他学生艺术社团和学校相关部门,开展与美育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培育校园美育氛围,提升和巩固学校美育建设服务。

在2018年9月15日,举办的“缘聚法大”2018级新生军训慰问演出和2018年12月26日,欢乐法大·中国政法大学2019年新春晚会,都力图以丰富多彩、参与度广泛的艺术活动,为全校师生带来视听盛宴,使其体会到充实丰富的艺术魅力。

同时,学校也重视美育的“涵养”效果,希望通过第二课堂的美育实践活动,既凝练和展示学校文化形象,也扩大学校美育建设的社会效益,传播正能量,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2018年10月31日,我校艺术团参与央视《点赞中国》“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展播特别节目,以及2019年5月4日,我校派出校艺术团的30名学生作为代表,参与了央视《我们都是追梦人》——2019年“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参演合唱《向往》、《再一次出发》、《复兴的力量》三个节目。在2019年4月24日,我校举办了“汇聚榜样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中国政法大学主题朗诵会,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勉励语和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设置丰富的主题号召同学们“致敬前辈,学习榜样”,引领青年学子将榜样精神结合时代特色不断发扬光大。2019年5月,校艺术团举办了情归法大系列校庆节目,通过组织联系众多学子、校友与老师,共同表达法大六十七周年的万语千言,并表演朗诵《情归法大》。

为了进一步扩大学校美育第二课堂的受众,更有效地发挥校艺术团在学校美育建设中的作用,我校艺术团还以校园艺术节的形式,与其他学校艺术社团联合,每年定期为法大学生奉献各种艺术类别的专场演出。例如2018年11月22日的“我也要官宣”曲艺团专场和2019年5月10日的“我不嘟嘴吧”曲艺团专场,其演出内容包含相声和京剧选段等等,分别在“年头年尾”将中国传统曲艺的魅力带给广大广大师生。2018年11月27日的“时光机”人声器乐专场,既尝试和创新不同曲风,又从同学的日常生活出发,选取有关青春与梦想的曲目,赢得了学生的共鸣。2018年11月29日的“Hi!演员”原创话剧专场,展演了原创剧目《一切,这也是一切》,讲述了一个普通人创造奇迹的故事,在喜剧、讽刺和悬疑中,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2019年3月14日的经典话剧复排专场,则通过复排、演出经典话剧《窗前不止明月光》的方式传播和致敬经典。2019年5月12日的“国乐缘起”民乐专场,为全校师生带来各式各样的民乐曲目表演,让观众在现场感受传统乐器的魅力。2019年5月21日的“油漆未干”莽原话剧团专场,通过精彩的话剧演绎,力图使法大师生在感受话剧魅力的同时,对生活有所思考。2019年5月14日的“清影”舞蹈团专场,校艺术团舞蹈团以“影”为主题,以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带来一场舞蹈盛宴。2019年5月18日的“巡游者”无边界古典与现代乐团人声器乐专场,无边界乐团将古典与现代融为一炉,发挥音乐的美育功能,以广阔视角传播音乐的跨边界魅力。2019年5月23日的“蒲公英的飞行日记”合唱团专场,既有经典传承,也有原创改编,表演了《水库》、《蒲公英》的曲目。

5、中国政法大学美育成果

我校鼓励教师结合自身专业成就和科研成果,促进第一课堂教学工作,并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我校艺术发展中心教师在2018-2019学年发表多篇C刊论文,并且申请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心教师也通过开展教改项目,提升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美术教育。

在师资建设方面,我校艺术发展中心还重视师资力量培养,2018-2019年度有1位教师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进行访学,还有1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在我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还通过聘请专业艺术类院校的专家举办讲座等方式,拓展学校艺术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除了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汇报演出和实践课业展,艺术发展中心全体同仁多次应邀担任校内各种艺术类竞赛评委,并且积极参与学生艺术类实践活动的指导。例如:相关专业教师一直坚持深入校艺术团和书画协会等艺术社团进行教学实践指导;同时中心教师还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北京市书法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等与美育具有较强相关性的大学生竞赛,收获累累,获得相关竞赛的多项荣誉。

在媒体传播影响力方面,艺术发展中心的孙鹤教授作为第三届全球华人少年书法大会总决赛评委及导师代表接受央视采访,出现在央视新闻频道(中央十三台)2018年12月31日“新闻直播间”栏目中。央视《艺林春秋》栏目录制的孙鹤教授的相关节目,也在手机端“学习强国”app推出。

在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和团委老师的指导下,校艺术团也积极参与对外的演出、竞赛和交流,以促进校园内的美育工作,并获得了多个奖项。例如2018年12月,中国政法大学金话筒成员获第三届“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全国季军、北京赛区冠军、辩论团体一等奖、“最佳辩手”。2018年12月金话筒成员获首都高校大学生阅读演讲比赛二等奖。2019年1月金话筒成员获北京市法制文艺大赛总决赛优秀奖。2018年11月管弦乐团以《Palladio》《竖琴大提琴与弦乐队》,获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器乐展演管弦乐普通乙组铜奖。2018年11月管弦乐团以《瑶族舞曲》《莫扎特41号交响曲》,获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器乐展演弦乐普通乙组银奖。2018年11月民乐团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曲目,获北京市大学生音乐节器乐展演民族管弦乐普通乙组银奖。2018年12月话剧团剧目《窗前不止明月光》获首届“开心麻花×剧萌文化——全国大学生戏剧大赛”全国前五强。

6、结合中国政法大学自身情况的美育建议

为了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提升学校美育工作,满足新时代社会需求和高校学生对追求美育的新要求,根据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从我校美育目标出发,我们也客观分析了目前美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可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第一,作为非艺术专业的院校,我校学生尽管普遍对艺术抱有较大兴趣,且大多停留在欣赏和鉴赏层面,在实践层面则往往动力不足。虽然我们也强调美育的重要作用,但在美育通识教育中,仍然需要花费很大精力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乃至兴趣。有鉴于此,一方面,我们强调美育课程不是兴趣班,而是要为学生提供适需有益的必要的通识教育,在教学中强调“不抛弃、不放弃”,使师生认识到美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力图通过丰富的实践教学,推动学生在切身的感知和体验唤起共情和共鸣,发挥美育的“润物”作用,使学生“爱上”美育。

第二,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艺术教育师资团队通过内部挖潜和借助校外力量,暂时缓解了艺术专业师资人才缺乏的问题。但是,我校艺术专业教师团队仍面临巨大缺口。我们仍然一方面坚持通过内部挖潜,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现有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覆盖范围;另一方面继续邀请校外教师和外国专家来开设课程。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再开始制定招聘和引进计划,以期尽快补全缺口。这一问题有望在未来得到有力的改善。

第三,受限于场地和设备等局限,在教学资源方面,仍需要继续挖掘和开发。在内部建设上,艺术特色教室的建设已经启动,并即将在下一年度投入使用。为了辅助艺术教学,中国政法大学艺术教育发展中心等部门,也在积极购置或申请购置高拍仪、钢琴等设备。此外,学校也尽量内部挖潜,通过展开调研、协调各部门和完善教学资源申请和使用机制等方式,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共建,使美育资源可以尽可能顺畅地向全校学生开放。在校外美育资源的利用和挖掘,尽可能地克服地理位置和学校定位方面的局限,通过各种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促进学生和教师能够走出校园,去美育资源更加集中的艺术机构和院校,拓展美育渠道。学校也希望在既有的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与校外专家和专业艺术团体合作。学校支持和鼓励艺术教育发展中心和学校其他相关部门,以包括但不限于签订《美育工作合作协议》、举办联合展览、建设联合课程等方式,积极引进校外艺术资源,促进我校美育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