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 索引号:cupl-05-2016-0928
  • 发布单位:教务处
  • 发布时间:2016-11-21
  • 点击数:
  • 所属分类: 教学质量
  • 关键字:
    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中国政法大学2015-2016学年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艺术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艺术教育作为我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发引起学校的重视,其原因在于艺术教育可以从精神上塑造人、教育人,健全人的审美结构,净化人的心灵,使受教育者达到人格素质的优化与完美。学校一贯注重通过发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育作用,开展课程化的艺术教学,组织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对学生实施美育, 已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校园文化三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推进机制。

一、学校艺术教育的工作机制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整体推动和组织,依托校通识教育委员会,通识教育委员会同时也是学校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委员会的办公机构设在教务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呈现为有机融合、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主要通过第一课堂即传统的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即由团学机构组织的课堂外教学活动藉以开展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艺术教育已形成有区别、有重点、各司其职、有机统一的实施格局。

二、第一课堂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情况教研室发展现状

我校艺术教育课程丰富多彩,开设的艺术通识课程有38门,常年开设的有26门,其中包括2门通识主干课程(《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中外音乐经典》)。多年来,艺术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年均选课人数3000人次以上。艺术通识课程的开设,在我校整体人文素质课程建设坚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添砖加瓦。

1.师资队伍。目前,艺术教研室共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35岁以下的教师2人,35岁-45岁之间的教师3人,45岁-55岁之间的教师1人,55岁以上的教师3人,有博士学位的占艺术教师总人数的44%,师资专业背景涉及绘画、书法、声乐、器乐、摄影等多个方向。

2.课程建设。以中、西艺术文化经典为主要框架内容,横向上努力体现艺术门类的丰富多元,纵向上探索与通识主干、一般选修的关联性,探索实现课程设置的立体化、层次化、综合化的思路。2门主干课程《艺术修养与艺术鉴赏》《中外音乐经典》,因其“承上启下”的重要性从而成为教研室课程建设的枢纽和中心;在22门常规选修课程以外,还开设了网络微课程2门,“校长推荐阅读书目”导读课程1门。

3.艺术教育管理。艺术教研室属于人文学院的室所之一,承担全校艺术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课堂内艺术教学课程由校教务处统一设置与管理,部分老师辅助校团委承担课堂外艺术团的辅导任务,教研室设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有独立的党支部,支部书记一人。

4.艺术经费投入。在艺术教研室开设的课程中有两门通识主干课程,每门课程除启动经费4万元之外,学校每年还投入14800元用于课程建设。除此之外,在人文学院的学科建设经费中,每位艺术教师还有2000元的教学资助经费;在教研室的建设经费中,每位老师每年还有1000元可用于会议交流。

5.相关活动及成果。

学校鼓励艺术专业教师申报研究课题和进行教材建设,一年来,公开出版艺术教材1部、学术专著2部。此外,还举办了国际画展、北京市书法展及传统工艺课程作业展等活动。艺术教师们积极深入,主动承担指导任务,在2015年12月第四届北京市大学生书法大赛中我校学生荣获两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在2016年5月北京大学生音乐节的合唱比赛中,我校大合唱、小合唱分别获省部级银奖。

三、第二课堂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情况

多年来,学校高度关注学生素质教育和人文素养提升工作的实效性。学校以教学机构的专业师资、社会资源为依托,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教育范畴,创新开展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和提升文化育人的软环境。

(一)校艺术团是学校第二课堂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主要工作平台

校艺术团的成员均是利用课外的时间组织排练,参与演出活动等,起着艺术文化的接受者与传播者的作用,在课外的艺术活动,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团员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基础,校艺术团定期聘请校内外的专业指导老师有针对性的对艺术团的成员进行专业的指导与帮助,以不断提升艺术团的专业水平,例如来自中国武警军乐团的李辉老师,赵阳老师,来自中国音乐学院的蒋文华老师,校内张瑞丁老师,王莉老师,康晨宇老师等。

其次,在校内的传播艺术文化的方式上,艺术团为活跃校园艺术文化氛围,让更多的同学能够亲身感受艺术,在2015年下半年开展了“艺术大课堂”系列活动,艺术大课堂是面向全校师生开设独具各团风采的第一期“艺术大课堂”主题活动。本活动为长期活动,第一期大课堂的开展以艺术团现有各分团为基础,下设多项类别。各分团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体验内容,以相关教学辅以趣味互动的方式为忙碌于繁杂大学生活的各位师生打造出一次放松心情、感受艺术的开拓之旅。增强了艺术团的吸引力,更突出服务性。

再次,在艺术团的校外艺术传播上,艺术团诸多活动中,不乏对外的演出、竞赛和交流。2015年中,中国政法大学艺术团共参与央视《2015合唱春晚》、巴巴多斯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孔子院揭牌仪式文艺汇演和央视《五月的鲜花—我的中国梦》等多项活动。中国政法大学Cupler合唱团登上“合唱春晚”的舞台,以中央电视台为媒介演绎大学生的青春朝气与生机蓬勃,用自己的专业表演和拳拳热情寄托法大学子对于全国人民的新春祝福。 “合唱春晚”活动作为艺术团自身品牌建设的一部分,切实贯彻了“高端化”“专业化”“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以艺术的方式“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在我校与西印度大学凯夫希尔分校共建孔子学院成立剪彩仪式及系列活动中,中国政法大学艺术团带来了舞蹈、民乐、武术、歌曲等12个精彩节目,博得在场观众阵阵掌声。现场的武术学习和学唱民歌,更是让当地人民切身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五月的鲜花”作为五四青年节的一大品牌节目,已经在央视成功举办四届,“五月的鲜花,我们的中国梦”晚会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主办,选拔全国高校优秀节目参加,力求通过晚会激励当代大学生以青春助力中国梦,共同创造出彩人生。

(二)校园艺术环境

学校积极开展校园各类艺术文化活动,包括各式各样的艺术文化名人的讲座、各类非艺术团主办的文艺演出,以及艺术大赛等。例如,每年一度的校园广播歌手大赛,新生歌唱秀,外语歌曲大赛,校园才艺大赛等。

学校坚持着艺术“高端化”的理念,每年举办三大精品活动,分别为“缘聚法大”新生军训慰问演出、“福顺·欢乐法大”元旦晚会以及“依依法大”毕业舞台剧。“缘聚法大”新生军训慰问演出是由校团委主办,艺术团承办,于每年开学初在军训基地精彩呈现。演职人员均为艺术团成员,旨在通过别样的演出使大一新生在军训生活中体会到充实丰富的艺术魅力,亦为法大艺术团新学年的活动揭开新的篇章;“欢乐法大”元旦晚会旨在为全校师生带来一场视听盛宴,辞旧迎新,携手跨年。演职人员主要为艺术团成员,亦涵盖学校各类教职员工和学生群体共同展现法大一家亲的温暖氛围;“依依法大”毕业舞台剧——“下一站,起飞”以舞台剧这一独特形式,讲述毕业生四年法大生活,记录学习、友情、爱情的成长历程,表达离别母校的伤感与不舍,回忆四年经历的酸甜苦辣,亦寄托法大对毕业生美好未来的期待和祝福。

同时,学校坚持“专业化”的要求,打造精品团队专场演出,在2015年开展“校园艺术文化节”系列艺术活动分别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夏青杯”“放飞梦想”朗诵大赛昌平赛区选拔赛暨首届昌平高校联合声音艺术大赛、校园艺术节“乐野仙踪”器乐专场、校园艺术节莽原话剧团话剧专场《苍蝇》、校园艺术节“我想去看看”曲艺专场、校园艺术节“520舞·所谓”舞团专场、“Chorus’ time”合唱专场暨中国政法大学第五届校园艺术节闭幕式、“主要看气质”曲艺晚会、中国政法大学新年音乐会、“暖冬琴结”圣诞音乐节、“Hi,演员”表演推广会。

(三)艺术团设施设备与经费

校艺术团传播艺术文化离不开硬件条件的支持,主要可分为以下两点:

1.排练场地的情况。校艺术团目前共拥有六间琴房,舞蹈与地下两个大排练厅供成员们使用,每个排练厅都具体落实到各分团,除了排练使用还负责着排练厅内设备,卫生等维护工作。同时,为贯彻落实资源贡献的理念,校艺术团在不影响排练的情况下,将舞蹈排练厅与琴房五外借以满足一部分非艺术团成员的需求。

2.硬件设备方面。校艺术团购置了音响设备,一部分乐器,服装等以供演出排练的使用,并且安排行政团作为统筹者,负责着物资的管理维护与外借,一方面保障艺术团的演出能得到基础的支持,一方面让物资能够循环利用。

四、如何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的发展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学校在未来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推动艺术教育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加强教育研究。设立针对公共艺术教育的教改课题研究,不断探索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2.建立共享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校园内外的可用于提升艺术教育质效的资源,应努力打开渠道,减轻学校工作成本,建立能充分发挥地域文化优势为我校开展美育和艺术教育服务的有关制度、机制。

3.加大课程权重。学校将加大艺术教育课程建设,鼓励教师开设艺术类课程,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知、情、意高度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