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 索引号:cupl-05-2020-009
  • 发布单位:就业指导中心
  • 发布时间:2019-11-21
  • 点击数:
  • 所属分类: 教学质量
  • 关键字: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我校促进2019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

为总结经验、部署工作,2019年1月学校召开2019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学校领导、各学院院长、分党委书记以及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总结了2018届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2019年9月,学校召开研究生就业工作推进会。李秀云副校长在会上指出,就业问题更是民生问题,各学院、研究生培养单位要高度重视,层层落实目标责任,确保2019届毕业生充分就业。

今年5月,在前期工作总结和对就业形势认真研判基础上,在校长办公会上通报了学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分类指导、精准就业帮扶,持续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完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奖励机制”等下一阶段工作重点及建议。为充分调动各学院和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加大了就业工作奖励力度和覆盖面,校长办公会于今年6月审议通过了《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奖励办法(试行)》。

(二)突出政策导向,促进毕业生就业

1.加强政策宣传,引导毕业生就业

学校在2018年审议修订了《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赴基层工作奖励办法》,在制度和规范层面进一步引导和鼓励毕业生把个人成长成才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面向基层、特别是艰苦边远地区就业。通过举办就业形势政策宣讲会、赴基层就业毕业生欢送会等形式,让毕业生了解国家学校有关政策,引导毕业生就业,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学校有三名内地毕业生(包括一名内地生源博士生)主动申请到新疆、西藏基层工作;一名研究生到国际组织任职;288名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

刑事司法学院2015级王磊同学作为全校唯一一名志愿前往西藏的本科毕业生,体现了学院一直以来重视家国情怀教育的成果。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点做好选聘毕业生到西部基层就业、“毕业生征兵入伍”等各类项目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其中本科生3人加入西部计划,2019届硕士生戚麟响应国家内招生项目的号召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做基层工作,博士生欧阳果华也主动申请到新疆工作。

2.加强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学校以项目化、品牌化为工作抓手,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学校利用“就业信息网”、“创业服务网”、“法大就业”、“法大创业”等网络平台,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对接,为毕业生推送就业岗位。

学校通过继续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研究生职场面试挑战赛、女大学生就业辅导讲座、企业参访、公务员考试公益讲座、就业指导活动月、简历诊所等活动,累计覆盖学生4500余人,提高了毕业生就业能力。

法学院实行“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辅导员具体负责落实;学生会班集体合力参与相互促进”的三级管理和服务体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毕业生进行一对一座谈,在大四/研三下学期做到每周一汇总,实时对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调整就业工作重心。国际法学院把“就业贡献”纳入教师评奖评优的重要参照因素。新闻与传播学院建立“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奖励方案”,对就业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职员工予以表彰的同时,给予一部分物质奖励。

3.拓宽就业渠道,促进毕业生就业

利用“就业信息网”、“创业服务网”、“法大就业”、“法大创业”等平台,将毕业生求职意愿与用人单位岗位对接,为毕业生推送就业岗位。通过就业信息网先后收集发布毕业生就业招聘信息2000余条,实习岗位229个,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推送就业信息11200余条,累计岗位需求信息3.05万个。在海淀、昌平两个校区多次举办毕业生校园双选招聘会,一百余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学校还累计组织部分地区和单位专场招聘宣讲会160余场;协助组织开展二十多个省份和地区的大学生“选调生”和基层就业项目的选拔和推荐工作。

法律硕士学院已开辟180余个就业实习基地,努力实现“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新闻与传播学院已形成“十行百家”的实习网络,涉足与新闻、传播相关的十余个行业,覆盖相关行业的百余家单位。国际法学院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就业信息动态管理平台,通过微信平台、就业电子台账、就业研讨,实现对就业落实情况的动态、即时管理。

4.重点帮扶,做好就业专项工作

学校设立专项基金,为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发放就业专项补助;建立就业咨询预约制度和就业台帐,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开展咨询答疑等活动;举办关注女生就业系列辅导活动,对女大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武装部通过政策宣讲会等形式开展毕业生应征入伍宣传工作,完成年度入伍服兵役工作任务,取得良好效果。

国际儒学院有一位少数民族同学(苗族),延期一年,一直都在准备博士考试,后来放弃本年考博,学院老师非常关心这位同学,帮助她树立就业信心,调整就业目标,取得了一些成效。此外帮助两位考博失利的同学找到心仪的工作去向。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由于学院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大,学院积极帮助经济困难学生申请各类助学金、勤助岗位,积极鼓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找工作时敢于“走出去”。

5.开展信息化建设和专项调研,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今年学校就业信息网升级改版基本完成,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在2019届本科毕业生离校期间继续使用智慧就业管理系统,提高毕业生离校工作效率。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开展人才培养质量中期评价调研、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和用人单位调研等工作,撰写发布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

1.落实创业政策,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

2019年学校继续投入专项资金50万元作为创业教育基金,支持学生创业实践和自主创业。2019年,我校有15个创业项目立项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3个创业项目立项为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毕业设计(创业类)支持项目。在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有9个创业项目荣获北京赛区三等奖。在北京市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评选中,我校有1个创业团队荣获三等奖。有1个创业团队入驻我校大学生创业园,并且注册公司。一名学生申请创业休学,全力准备创业。

2.注重过程指导,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

(1)品牌活动与日常辅导相结合。在进行日常创业指导与咨询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创业大赛、创业训练营、创业大讲堂等品牌活动,满足有创业意愿同学的实际需要。

(2)注重典型示范。学校在以往工作基础上推出法大学子“创业先锋”系列报道,已结集出版《创业故事汇-法大学子创业案例集》;学校今年继续开展创业奖学金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9名优秀创业个人和9个优秀创业团队,资助金额13.5万元。

(3)发挥社会资源作用,加强创业实训。今年继续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创业主题实践活动。已先后组织学生到北京煦联得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林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ICourt等多家科技公司进行企业参访。组织优秀创业团队负责人参加“第十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创业。

3.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

加强创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更新升级创业服务网,并在就业创业信息网、创业服务网、“法大创业”微信公众号上实时发布创业政策信息和学校创业活动信息。优化法大创业园场地使用状况,开放创业园部分空间,供学生创业团队、学生社团开展创业实践、社团活动、临时办公使用。加强创业类社团建设,创业类社团是服务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载体,对创业协会进行重新梳理构建,加强对创业协会的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