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聚集体之智慧 创思政之先河 ——邰丽华教授解读《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
作者:日期:2015-01-09

浏览:

近日,在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第21次党委常委会上,会议的第一项议题就是审议并原则批准了《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标准》。据了解,该项标准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创,而该项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出台,既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将会进一步强化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进一步提升中国政法大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声望,扩大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而这样一份针对专门课程制定的质量标准,其制定初衷是什么,内容又是如何,将怎样去实行,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带着这些问题,我校新闻中心专程采访了《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标准》的起草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邰丽华教授。邰丽华就该项“标准”做了全面而详尽的解读。

记者:首先请您向我们介绍一下《中国政法大学思想理论课程质量标准》,这份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在全国高校的思想理论课建设和改革中有何创新性和领先性?

邰丽华:《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在党委书记石亚军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完成的。他针对标准的体系、框架和内容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学校党委常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和骨干教师也对“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可以说,“标准”是一份集体智慧的结晶。

“标准”共分为十个部分,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概述、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安排、教学规范、师资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监控、管理与责任以及特色发展。“标准”的起草,充分体现了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路。

首先,在宏观层面上,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中宣部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文件精神,从学科依托、课程体系的角度出发,论证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培养目标,再分别针对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论述每门课程的培养规格及基本任务。

其次,在微观层面上,结合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情况,介绍了课程安排、教学规范、师资队伍和教学条件等,并重点论述了我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质量监控和管理,明确了由学校党委领导下的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院及其各研究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问题上的不同责任,进一步强调了各尽其职、各负其责的工作原则。

最后,总结了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特色与亮点,指明了课程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突出了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学科为主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办学理念。

《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创。其创新性主要体现在:

1、框架和体系注重逻辑的完整与严密。“标准”依据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脉络逐步展开,全面系统地梳理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制度设计,严格规范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标准”的内容可操作性强,课程质量的责任主体清晰,责任追究机制健全。“标准”明确规定了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的不同责任主体,分别从学校党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下属的研究所、教务处和其他职能院部的角度强调了不同责任主体的具体职责,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崭新理念。

3、“标准”突出了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属性。“标准”中提炼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点特色,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学科为主,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办学思路,突出了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社会服务功能。

记者:我校为何要制定这一“标准”?在这份标准出现以前,我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方面有什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吗?

邰丽华:建立《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背景:

一是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意识形态工作发表重要讲话,他的系列讲话精神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新的挑战与新的要求。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只有这个工作做得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具备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我校党委长期以来也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这个建设标准也是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

二是从深入贯彻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与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有关意见和建议的角度,建立《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宏观指导,规范组织管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对进一步提升中国政法大学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声望,扩大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提高教学质量意义重大。

三是在教育部的大力推动下,全国许多高校正在开展综合改革的探索。在高校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出台学校、学院和课程的建设标准势在必行。据我所知,教育部已经责成北京大学等几所高校起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标准,为即将启动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提供具体的评价体系。我校借此机会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对学校未来的长足发展以及学院向更高水平迈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005年,我校在全国高校中较早成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专门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科科研等方面均严格遵守中央和教育部相关文件的要求。而之前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管理与评价等问题上,与其他专业课基本类似,没有专门的标准和特别的要求。

记者:“标准”的酝酿和制定过程是怎样的?目前进展情况如何?

邰丽华:石亚军书记早在去年年末就提出了建立“标准”的想法,马抗美同志当时还在担任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她安排我来完成起草工作。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进行了相关的准备。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最大的一个困难是,全国高校中尚未有针对某一门课程制定的质量标准。能够作为借鉴的只有本科教学评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估过程中的一些资料,但这些评估体系涉及的范围较广,与课程质量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在这种情况下,起草《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只有另辟蹊径,进行创新性和特色化的探索,于是就产生了这个文本。

文本的起草、修改到定稿断断续续经历了一年的时间。期间多次召集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研究所所长和骨干教师座谈,认真听取意见和建议。石书记也亲自参与文本的修改。学校于近期组织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和党委常委会议,专门探讨标准的起草和完善。因此,我们称“标准”为集体智慧的结晶一点也不为过。

“标准”一直由我负责起草和修改。马克思主义学院绝大多数教师参加了相关的意见征求会,对这一标准有所了解,也十分支持这项工作。部分教师看到最近网上公布的信息后,也打来电话或当面对学校和学院取得的这一工作突破表示满意。本学期末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对“标准”的落实和宣传工作。

记者:该“标准”在内容上有什么创新之处,是否能为我们具体解读其中的特色和亮点?

邰丽华:“标准”中第五条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规范”的部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使用、教学班级规模、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做了比较严格的规定。特别是课外教学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既有实践的效果,又有方式的突破。

首先,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外教学,除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论文和一些创新项目以外,更重要的是实践教学,这也是比较难的一项工作。虽然中央和教育部非常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但据我们所知,由于人力、经费、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我校在党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党委宣传部、校团委、学工部等职能部门的密切合作,有意识、有步骤、有选择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植入到若干已经形成品牌的学生活动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取得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新突破。

举例来说,我校依托“形势与政策”课的“七个一”工程,要求学生每学年各听一次高水平的形势报告、英模报告和党课,观看一部有教育意义的影片,参加一次研讨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一篇论文。“七个一”工程由校院两级组织实施,学生自主参与,年终集中考核,已经连续举办多年,在大学生中有很大的影响,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念。再如,学工部组织在新生中开展系列的大学生成长沙龙,相继邀请一些特聘博导、海归教师、学院院长、优秀辅导员等知名教师到场,通过与学生的开放式对话答疑解惑。这项活动已经成功搞了十多届,下一步我们准备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大学生成长沙龙进行植入式改造,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还有一个例子是校团委组织的“CUPL正能量”人物访谈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的视角,利用网络技术,发现和宣传学生自己身边的榜样。我们将通过多部门的协同与联动,有目的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引导和参与学生的这项活动中,以期实现思想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根本目标。

长期以来,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采取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往往将期末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尺度,这种做法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有失公允。如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很认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都不错,但是可能由于考场发挥失利而影响成绩。也有的学生平时不用功,或者大量缺课,通过期末考试前死记硬背却可能获得较高成绩。针对上述弊端,我校尝试通过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结合闭卷、开卷或口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试制度改革在我校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尚属首次。

记者:“标准”的出台主要是一种指导意义还是操作规范需要严格执行?那么在未来,这些标准将如何推动和执行?

邰丽华:“标准”是需要严格执行的操作规范,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长期实行,并随着教学实践进程的深入,不断进行完善。

我校早在2000年初就成立了由学校党委直接领导、党委书记担任主任、主管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副主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成员除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和研究所所长以外,还包括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和学工部等职能部门的一把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所有重大事项均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决定。“标准”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支持和认可下出台的,该标准的实施也将由委员会全权负责。

实施“标准”的另一个责任主体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该学院负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各项决定,负责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负责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常有序运行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质量标准”的落实发挥积极的引领作用。

马克思主义学院下设的五个研究所,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具体责任主体,负责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讨,监控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是还要经常性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工作,并有意识地加强师资队伍培养和建设。各个研究所为落实“标准”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学校教务处和研究生院负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纳入全校教学管理之中,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等部门负责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协同作用。各教学学院也有责任协助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任务。

总之,学校各职能部门和相关院部,在《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的实施过程中,都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记者: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们承担着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任务,那么这一标准的出台对于老师们来说的意义是什么,对他们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有什么影响?

邰丽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要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有两大块,一是学院自身本、硕、博学生的培养,一是全校的本科、硕士生和博士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师的工作任务多,工作量大已经成为多年的常态。根据每年的数据粗略地估算,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每学年平均完成200课时以上,部分教师的工作量超过400课时。

我有理由相信,《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出台后,将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对他们教学科研工作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台阶。当然,上述预期目标的正常实现,必须依靠学校及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在经费、政策等方面加大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支持力度。

记者:“标准”的最后一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发展,如何突显出我校的法学教育优势?

邰丽华: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法学强校,相当一部分法学二级学科或专业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法学的师资力量雄厚,多年来吸引了一大批全国优秀的法学生源,法学毕业的学生在公、检、法、司系统有着极好的口碑和影响。因此,依托法学学科的优势地位,我校积极探索法学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机结合,努力突出中国政法大学以法学学科为主、多学科共同发展的办学特色。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传统“三观”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他们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形成“五观”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格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统称为“五观”。

其中,大学生道德观与法制观的形成依靠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个人多方面的努力。只有多种因素互相结合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首先,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建设法治中国,以及中央和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为大学生道德观和法制观的形成提高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其次,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内的高校课程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科学合理的大学课程体系不仅能够保证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的提高,同时还必须具备养成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信仰的功能。最后,我认为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术能力和科研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以渊博的知识、深遂的思想、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人生感悟影响和教育学生,通过身教与言教的结合塑造大学生的道德观与法制观。

记者:我校制定出台这一“标准”,最终希望能达到怎样的效果?

邰丽华:出台《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预期将实现如下目标:

一是,有助于规范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管理的制度化,促进科学研究高水平,学科建设上档次,学院发展进一流,切实提高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是,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务处、研究生院、宣传部、校团委、学工部以及其他职能部门通力合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长效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的工作新局面。

三是,通过《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的实施,有助于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有助于培育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果,打造优秀的教师团队,进一步扩大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教学科研队伍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创造条件跻身全国第一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阵营。

记者:现在各高校都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和探索,比如北大提出“充分承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工作,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繁重的课时压力中解脱出来,把努力的重点从拼课时转移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而清华“用专业表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成果,针对不同专业采取多种形式探讨时代难点重点问题,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而这些都需要切切实实的改革措施和政策倾斜,我校这一标准的提出应该说是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的具体举措之一,您如何评价我校的这一举措,有没有一个效果预测?同时,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是否还有一个总体的思路和其他内容?

邰丽华:据我所知,全国很多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都在进行教学改革。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作为国内高校中的翘楚,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科研、人才培养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一直处于高校中的领军地位,他们的经验和作法,有些我们可以效仿,如清华大学专题式教学的尝试值得研究。有些则未必符合中国政法大学的实际,如北京大学筹资亿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拟建马克思大楼、大幅度提升教师工资待遇等做法,对中国政法大学目前的情况来说,不太可能实现。因此,我们的工作想法是,既要强调借鉴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更要强调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特色发展。

《中国政法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质量标准》的出台,是我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方面的初步探索,以后我们还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关于如何深入推进我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目前我们已经有了一个总体思路和一些初步的想法,等时机成熟时再向大家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