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中国政法大学信息公开网!
2023年教代会校长工作报告
作者:日期:2024-11-13

浏览: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学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学校工作,请各位代表审议。

报告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过去一年学校工作的简要回顾;二是当前学校发展面临的问题;三是学校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

过去一年,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

(一)礼赞七秩辉煌,隆重庆祝建校70周年

一是举办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2022年7月10日,隆重举办庆祝中国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大会直播浏览量累计超过20万人次。二是举办系列学术活动。举办首届“世界法学家高端论坛”,各学院举办体现学科特色和专业优势的高峰论坛、学术讲座、国际研讨会等209场次。三是推出系列文化宣传作品。建设校史展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法大五周年成果展,推出校庆形象片、校庆文化丛书等,汇聚广大师生校友力量创作校歌《情怀法大》。四是举办系列师生校友活动。面向校内师生开展主题征文比赛、典型人物评选表彰等活动。动员海内外校友通过长跑、健走、“云返校”等多种方式共迎校庆。推出校友终身学习支持计划。

通过校庆系列活动,我们全面总结了法大建校70年来的办学成就和办学传统,进一步凝练了法大精神,展现了法大风采,凝聚了发展共识,汇聚了发展力量,为学校站在新的起点上推动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科学谋划事业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

一是完善规划工作体系。细化任务分工,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分工分解方案》。启动“十四五”规划中期检查和调整工作。二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召开新一轮“双一流”建设推进大会,对下一阶段的建设任务进行周密部署。推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建设,将纪检监察学、国家安全学作为重点新兴交叉学科加快建设。启动学科设置与调整工作,推动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学科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学校学科发展延续优势,法学学科继续领跑全国,政治学学科位居前列,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等学科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翻译专业硕士跃上新台阶。在“软科”排名中,学校连续第四年排名政法类大学第一,法学学科连续第四年位居“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首。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法学专业“一个专业、多个培养方案”特色化建设,鼓励法学以外专业与法学专业开展跨学科合作。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修订研究生管理制度,持续完善本硕博、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二是推进教材建设工作。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开展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重要论述摘编“分论—法学”项目编写工作,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教材”“新兴交叉学科研究生精品教材”建设,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法学教材重点研究基地”申报工作。三是加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持续推进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英语”联合培养项目,推进涉外律师和国际仲裁方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项目。

过去一年,学校新增1个本科专业,22个2023年普通本科招生专业全部入选国家级或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省部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8门;3个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名单;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3项。多部教材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教材奖项。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提升,法学专业业务课分数线连续第六年居全国高校之首。2022年将我校列入定向选调优秀大学生推荐院校名单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达29个,实现省域全覆盖。法大学子在各项国际竞赛中表现优异,获得第十五届“华夏杯”国际华语辩论锦标赛冠军,2022年国际刑事法院模拟法庭竞赛(英文赛)国际赛亚军,第64届杰赛普国际法模拟法庭大赛全球季军,均取得历史性突破。

(四)强化科研组织管理,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一是全面修订科研管理制度。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探索代表作评价和长周期评价,进一步健全科研评价体系。二是加强有组织科研。组建专家团队,推进教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重大专项课题研究,启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丛书》编写工作,积极推进中国特色法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三是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立法联系点工作机制,为23部法律的制定或修改提供咨询建议。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移民管理局等单位合作新建5个高层次研究基地。

过去一年,学校科研成果收获颇丰。科研项目取得全面突破,首次牵头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首次跻身全国前五;法学类国家级、省部级重要纵向项目持续保持全国领先。科研成果质量不断提升,6项成果获第八届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智库建设成效显著,递交智库成果60余项,部分成果首次入选《国家高端智库报告》,多次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性批示;各研究基地被省部级以上国家机关采纳或被省部级以上国家机关领导批示的咨询报告共有36篇。

(五)优化育引并举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开展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加强警示教育和问责追责等方面工作。二是完善规章制度体系。推进《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任办法》《教师岗位考核办法》等10余项制度的修订工作。三是多举措多维度加强教师培养。出台《青年拔尖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加大青年拔尖人才培养力度。

过去一年,法大教师喜获多项荣誉。例如:时建中教授获评“2022年度法治人物”;费安玲教授、李雪梅教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师”,卢春龙教授获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刘继峰教授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刘震教授获评“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于飞教授、郭金霞教授荣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侦查学本科育人团队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等。

(六)拓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凝聚办学育人合力

一是拓展国际合作格局。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冈山大学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机构签署合作协议30份。二是强化国内合作共建。与中央政法委共建“中央政法培训学院”。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单位签订合作协议。三是稳步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突出党建帮扶、教育帮扶、法治帮扶,通过投入帮扶资金有效改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学校法学特色优势探索“法治文化示范村”建设。

学校国际合作伙伴总数增至56个国家和地区的292所高校及国际组织和机构,各类赴境外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增至338个。2022年选派优秀学生参加国(境)外长短期交流项目共计648人次。国内合作单位新增21个,新增创新创业平台、实习实践基地等12个。定点帮扶成效显著,连续第三年超额完成定点帮扶科左中旗量化指标任务。

(七)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升管理服务质效

一是深化依法治校工作。修订学校章程,进一步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提升接诉即办工作水平,提高回应师生诉求的及时性。二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作风建设年”专项行动,建立首问负责制,推行窗口部门挂牌服务,完善网上办事大厅服务流程,建设两校区文件传递系统,增设自助打印、自助用印设备,努力转作风、强服务。三是开源节流做好财务工作。强化统筹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规范预算管理,严格控制支出,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公用经费。四是做好审计监督。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体系,2022年共完成各类审计项目184项。五是提升资产管理水平。加强办公用房管理,推进共享办公室等共享空间建设。强化无形资产管理,做好70周年校庆标志、校歌《情怀法大》等版权登记保护工作。六是依法依规开展招投标及采购工作。加强对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2022年完成采购项目95项,总节省944万元。七是优化后勤服务保障。深化后勤管理模式改革,进一步控制成本、减员增效。八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完善人防、物防、技防“三防合一”的防范体系。开展校园安全大检查,排查消防安全隐患并做好整改工作。

过去一年,学校以“年度十件实事”为抓手,持续改善民生。昌平校区新建学生宿舍项目、海淀校区新建食堂项目加快推进,昌平校区新建学生宿舍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实现结构封顶,海淀校区新建食堂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预计今年下半年可以投入使用。新争取10套海淀区人才公租房并完成配租工作。推进附属学校的合作共建,争取新增入学名额,进一步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问题。两校区建立母婴关爱室,推进海淀校区商业网点和健身房建设,推进自习室、图书馆、逸夫楼地下空间改造,恢复昌平校区教职工工作自助餐,不断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推进昌平校区北区部分道路、运动场地等修缮项目,努力建设美丽校园。

二、当前发展面临的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学校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无私奉献,特别是在去年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住校工作、同心抗疫,最大限度维护了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障了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大家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学校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法学二级学科发展不平衡,部分法学以外学科发展规划不明晰;个别单位改革创新的精神还不够饱满;办学经费紧张、办学资源不足等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优化校园环境、改善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补齐民生短板方面与师生的期待还有差距等等。

三、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也是加快推进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之年。下一步的工作,我们要重点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落实两办《意见》上下功夫。今年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为新时代加强法学教育、繁荣法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把落实两办《意见》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我校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十四五”规划、推进“双一流”建设结合起来,加强系统谋划、深入贯彻落实,在推动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高质量发展上争当骨干、争做示范。

二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是解决当前面临困难问题的必然之举。学校将今年确定为“质量提升年”,就是要在全校上下树立坚持质量第一的价值导向,坚持优质发展、以质取胜。通过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动党建工作质量、人才工作质量、科研工作质量、社会服务质量、管理服务质量等各方面工作全面提升,着力“固底板”“补短板”“拉长板”,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推动学校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是在解决师生“急难愁盼”上下功夫。近年来,学校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师生的幸福感、满意度,但离师生的期待还有差距。今年,学校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全校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动员全体领导干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真诚倾听师生呼声,准确了解师生所忧所盼,虚心听取师生意见建议,以“年度十件实事”为抓手,切实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解决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

各位代表,老师们、同学们,“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学校7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在过去3年的疫情防控攻坚战中,法大师生充分展现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当前,学校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希望全体师生员工传承“忠诚担当、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奉法图强”的办学传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成致力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团结奋斗。